游戏侵蚀现实:产业的成熟,让游戏技术跨入现实
最近,世界各国都在避免人群聚集。这件事,意外地让“游戏技术”来到了现实。
比如,预计在7月31日开始复赛的NBA,就计划使用《NBA 2K》的游戏音效充当欢呼声。足球方面,英超联赛也打算用《FIFA 20》制造观众满场的效果。
《NBA 2K》,这款游戏也有手机版本
相关例子不止出现在体育界。美国的军队,不但正在用电子游戏征兵。他们的机器人与核潜艇,也可以用XBox游戏机手柄控制。
早在2007年,美军就已经用游戏手柄操纵机器人了
这些年来,游戏确实给我们带来许多新东西。影响的领域,也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加广阔——
游戏最直接的贡献,就是推动计算机硬件升级了。这些年来,人们更换新设备的主要原因,就是为了玩各种游戏。
如果只做文字处理,20年前的电脑也够用了(图为word200)
不管什么平台,占据人们眼球的大型游戏,为了增加视觉效果,都在不断加入更复杂的特效,或更细致的贴图。这些游戏大作,也需要更强的CPU与GPU。
《孤岛危机》系列,因为需求的配置高,也被玩家戏称为“显卡危机”
同时,追求极致享受的骨灰玩家,为了更愉快地打游戏,也很乐意花钱升级设备。
游戏的发展,推着各种设备不断升级
大规模、长时间的游戏设备升级需求,推动了硬件制造商的发展。AMD与英伟达即将推出的显卡,也在继续添加光追技术。可以想象,深度玩家会继续升级自己的装备吧。
在这件事的背后,也让许多其他领域获益。比如机械学习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,同样也需要强劲的GPU。
于是,相关领域的程序员与研究者,用不着一定买专业计算卡了。为了节省经费,他们经常搭便车,用顶级游戏卡来做数据分析。
游戏推动的技术进步,意外地为其他领域打好了基础。
游戏也是软件技术的试验场
第一批吃螃蟹的人,也经常是游戏开发商。
在“智能音箱”这个概念还不存在的1998年,任天堂就已经在NINTENDO 64上面,出了一款叫做《你好皮卡丘!》的声控游戏。
无独有偶,世嘉在1999年,出了用麦克风玩的《人面鱼》。
虽然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,这两款游戏的出错率都很高。但语音控制的雏形,已经形成了。
最近很流行的AI技术,最先普及的应用领域也不是智能汽车。很多玩家可能没有意识到,游戏中的NPC,其实也是一个个AI。
1982年的《吃豆人》,不同的敌人就已经有了不同的行为模式
技术发展之后,2016年的手机游戏《最终幻想15》,相关人员就说,因为游戏中的怪物数量与类型很多,如果没有AI技术,这款游戏都无法诞生。
电子游戏本身,就是一个简化的规则环境。所以AI技术的早期实验,也几乎就是在制作电子游戏。
比如IBM,就研发国际象棋软件,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。谷歌做出阿尔法GO,让其与柯洁对决。
软件技术成熟、可以分析更复杂的环境后,才会逐渐利用到现实中的自动驾驶、医学诊断等领域。
“一项技术从游戏出发,最终却扩展到其他领域”的例子还有很多。比如虚拟偶像(vTuber),就利用了做游戏的VR技术与设备。网游推动的付费与包月模式,也为众筹网站打下了基础。
所有这些做法,都可以说是游戏界经典概念“成熟技术的水平思考,在非游戏领域的重现”。
然后这个“成熟技术的水平思考”,其实是任天堂开发部长“横井军平”提出来的论点。
1980年,他设计便携游戏机时,夏普与卡西欧正在争夺电子计算器市场,进行激烈的价格战。液晶显示器与半导体元件,因为生产过剩变得很便宜。
于是横井军平,将廉价、成熟的计算器技术应用在游戏机上。设计、生产出Game&Watch与Game Boy。
这两款游戏机的大卖,也让任天堂渡过了财务危机。他也把这种思维方式,称之为“成熟技术的水平思考”。
任天堂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时,游戏产业还在初创阶段。很多年以后,游戏设备与软件发展得越加成熟。
这种位置的反转,让“游戏”成为其他领域“拿来”使用的资源。从这个视角上来看,游戏也已经改变了世界,并变成举足轻重的核心产业了呢。
本文就先到这里,对于“游戏反哺现实”这个话题,大家有什么想说,欢迎留言评论。
如果大家想玩文中的游戏,也欢迎使用OurPlay加速。
● 这是一个可以满足所有人的福利活动●超级时髦,却派不上用场——那些搞砸了的“过度设计”●《英雄联盟手游》海外测试,真的比王者强了不少● 小岛秀夫:《死亡搁浅》没亏本,预言未来一点也不难●《进击的巨人 最终季》换制作公司,质量还能那么高吗?